东莞市,简称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市境西北邻广州市,东北接惠州市,南接深圳市,西南临珠江口。地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部冲积平原区与粤中低山丘陵区交接带,南部为罗浮山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江沿北边市界往西流至石龙镇分成多支干流及水道注入狮子洋。全市总面积2,4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4.25万,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称。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目录
1 历史
2 地理
2.1 气候
3 政治
3.1 现任领导
3.2 历任领导
3.3 行政区划
4 社会
4.1 人口
4.2 宗教
4.3 民族
4.4 姓氏
5 经济
5.1 农业
5.2 工商业
5.3 服务业
5.4 房地产业
5.5 知名企业
6 交通
6.1 公路
6.2 路面公共交通
6.3 铁路
6.4 轨道交通
6.5 航空
6.6 船运
7 教育
8 名胜古迹和特产
9 语言
10 体育
11 名人
12 城市荣誉
13 1985年县改市后主要领导人
14 媒体
15 友好城市
16 注解
17 参考文献
18 外部链接
历史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已有蚝岗人在此生活。夏朝时,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越之地。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汉顺帝分番禺之地,设增城县,东莞于增城治下。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明万历元年(1573年)以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
东莞相传是东官的音转,亦有人说是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或曰昔日有侨东莞郡人居此,以为相似于其乡,故名。
清朝(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此后鸦片战争爆发。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9月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4]
地理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珠江三角洲东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端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大坦小组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
东莞市东接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南抵深圳市龙岗区、宝安区,西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萝岗区,北达广州市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四周共与穗、深、惠的9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市海域面积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大陆海岸线长97.2公里,属南亚热带浅海区,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个镇拥有海岸线。全市拥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岸线长34.58公里,海岛面积24.13平方公里。[5]
气候
东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全年平均气温23.3 ℃,平均降水量2,042.6毫米。[6]
[隐藏]东莞市1981-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28.0
(82.4) 29.4
(84.9) 32.7
(90.9) 34.0
(93.2) 35.4
(95.7) 37.0
(98.6) 38.2
(100.8) 37.8
(100) 37.2
(99) 34.4
(93.9) 33.6
(92.5) 30.0
(86) 38.2
(100.8)
平均高温℃(℉) 19.2
(66.6) 19.4
(66.9) 22.5
(72.5) 26.2
(79.2) 29.8
(85.6) 31.8
(89.2) 32.9
(91.2) 33.0
(91.4) 31.7
(89.1) 29.4
(84.9) 25.3
(77.5) 21.1
(70) 26.86
(80.34)
每日平均气温℃(℉) 14.8
(58.6) 15.5
(59.9) 18.7
(65.7) 22.6
(72.7) 26.0
(78.8) 27.9
(82.2) 28.7
(83.7) 28.7
(83.7) 27.5
(81.5) 25.0
(77) 20.6
(69.1) 16.4
(61.5) 22.7
(72.87)
平均低温℃(℉) 11.7
(53.1) 12.9
(55.2) 16.0
(60.8) 20.0
(68) 23.2
(73.8) 25.3
(77.5) 25.9
(78.6) 25.9
(78.6) 24.6
(76.3) 21.8
(71.2) 17.3
(63.1) 13.1
(55.6) 19.81
(67.65)
历史最低温℃(℉) 3.0
(37.4) 3.1
(37.6) 3.0
(37.4) 9.7
(49.5) 15.4
(59.7) 18.3
(64.9) 21.3
(70.3) 22.2
(72) 16.8
(62.2) 12.3
(54.1) 5.8
(42.4) 1.2
(34.2) 1.2
(34.2)
平均降水量㎜(英寸) 39.4
(1.551) 65.2
(2.567) 94.2
(3.709) 196.7
(7.744) 265.8
(10.465) 313.9
(12.358) 236.9
(9.327) 268.3
(10.563) 185.5
(7.303) 55.1
(2.169) 35.7
(1.406) 30.0
(1.181) 1,786.7
(70.343)
平均相对湿度(%) 71 76 79 82 81 82 81 80 76 70 66 67 75.9
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政治
现任领导
东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Danghui.svg
中国共产党
东莞市委员会
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东莞市人民政府
市长 Char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logo.sv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东莞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梁维东[7] 肖亚非[8] 骆招群[9]
民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籍贯 广东省佛山市 江西省樟树市 广东省龙川县
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57岁) 1966年6月(54岁) 1965年10月(54岁)
就任日期 2018年3月 2018年3月 2018年3月 2018年8月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欧阳德(1988年2月-1994年4月)
李近维(1994年4月-2001年4月)
佟星(2001年4月-2006年2月)
刘志庚(2006年5月-2011年11月)
徐建华(2011年12月-2016年4月)
吕业升(2016年4月-2018年3月)
梁维东(2018年3月-)
市长
郑锦滔(1988年2月-1990年12月)
叶耀(1990年12月-1994年9月)
李近维(1994年9月-1997年1月)
佟星(1997年1月-2001年4月)
黎桂康(2001年4月-2003年12月)
刘志庚(2004年3月-2006年4月)
李毓全(2006年4月-2011年10月)
袁宝成(2011年10月-2016年3月)
梁维东(2016年3月-2018年3月)
肖亚非(2018年3月-)
行政区划
东莞市的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级编制之地级市之一。(另外三个为广东省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儋州市。)
市政府直辖4街道、28镇、2园区。主城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市政府驻地:南城街道。
地图
Dongguan mcp.png
编号 名称 人口[10] 面积 人口密度
城区片区 303,966 24.8 12,256.69
1 莞城街道 162,116 13.5 12,008.59
2 东城街道 492,875 110.0 4,480.68
3 南城街道 289,255 59.0 4,902.62
4 万江街道 244,765 50.5 4,846.83
5 高埗镇 217,436 30.0 7,247.86
32 石碣镇 246,960 36.0 6,860.00
松山湖功能区 1,733,155 523.5 3,310.70
? 松山湖园区 ? 72.0 ?
15 大岭山镇 279,414 110.0 2,540.12
16 大朗镇 310,889 118.0 2,634.65
25 企石镇 121,693 51.0 2,386.13
26 横沥镇 204,830 50.0 4,096.60
27 东坑镇 138,819 27.5 5,047.96
28 寮步镇 418,578 87.5 4783.74
29 茶山镇 156,522 51.0 3,069.05
30 石排镇 160,202 56.0 2,860.75
31 石龙镇 141,850 11.3 12,553.09
水乡功能区 1,109,686 315.0 3,522.81
6 中堂镇 139,563 60.0 2,326.05
7 麻涌镇 118,062 74.0 1,595.43
8 望牛墩镇 84,786 31.5 2,685.65
9 道滘镇 143,107 63.0 2,271.53
10 洪梅镇 58,114 33.0 1,761.03
滨海湾片区 2,061,759 572.3 3,602.58
? 滨海湾新区 ? ? ?
11 沙田镇 177,482 107.0 1,658.71
12 厚街镇 438,283 126.0 3,478.43
13 虎门镇 638,657 178.5 3,577.91
14 长安镇 664,230 97.8 6,791.71
东部产业园片区 1,624,473 458.5 3,543.01
17 黄江镇 231,399 98.0 2,361.21
22 谢岗镇 99,387 103.0 964.92
23 常平镇 386,378 108.0 3,577.57
24 桥头镇 166,774 56.0 2,978.10
东南临深片区 1,345,880 575.3 2,339.44
18 塘厦镇 482,067 128.0 3,766.14
19 凤岗镇 318,971 82.5 3,866.31
20 清溪镇 312,639 143.0 2,186.28
21 樟木头镇 132,816 118.8 1,117.97
(注:其中之“片区/功能区”仅为官方统筹划分,非行政区划)。
社会
人口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1.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71万人,出生率为22.22‰;死亡人口1.03万人,死亡率为4.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4.2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49.6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9.86%。[11]
2006年东莞总人口达1000.63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65.65万占16%。人口密度为2747人/平方公里。广深高速公路沿线一带有好几个镇,如虎门镇、长安镇、厚街镇,和广深铁路沿线一带的数镇,如石龙镇、常平镇、樟木头镇和塘厦镇的常住人口都各有数十万之多,事实上已经形成一大片人口聚集的城市化地区。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82202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457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4537人,增长27.53%。年平均增长率为2.46%。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88%,是广东省居广州、深圳之后的第三大人口大市[10]。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46260人,占54.09%;女性人口为3773977人,占45.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9.42上升为117.81。
宗教
多种文化在东莞融合,佛、道、伊斯兰教、基督、天主五教并存。
民族
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人口高达40.6万。
姓氏
2007年3月,根据统计,东莞户籍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依次是陈、黄、李、叶、刘、张、梁、袁、王、何。
经济
虎门镇
东莞市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827.67亿元人民币。
农业
由于东莞地处肥沃的珠江三角洲,所以大部分的土地都适合耕种,农业也相对发达。东莞的农业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除了本地需求外,很大一部分还供近临近的地区,特别是香港。农民生产的农作物以蔬菜为主,东莞农业集散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农民在前一天把蔬菜收割后,一般在第二天的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把蔬菜提交到各地密集的农贸市场,或者乡村交易点(通常是惯例地保持稳定),作为收集方的私人或者企业与农民作即时现金结算。在早上六点到7点完成交易后,小型的个体蔬菜收集户便到各地农贸市场摆卖,而大型的蔬菜贸易公司即把收集到的蔬菜带回当地俗称“菜棚(一般是以竹搭建的棚屋)”的据点,把蔬菜重新包装,运输到香港等地出售。在东莞,蔬菜的价格随天气的变化非常明显,以白菜为例,便宜的时候低至人民币0.2元,贵的时候可达人民币4.0元。
除蔬菜外,东莞原来也盛产稻米,也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农用地急剧减少,农民为了保持收入,纷纷放弃稻米的种植,现在,哪怕是东莞的农民,大部分也是到市场上购买成米作为主食,而放弃自行种植的传统。
工商业
东莞的工业相当发达,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不失为制造业重镇。东莞有众多的外资、台资、合资和民办企事业,其中以三来一补形式的企业在东莞经济发展初期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与周边的城市相比,东莞自己的著名品牌并不多,但是东莞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的地位却举足轻重。IBM亚洲区的一位副总裁曾经说过:“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东莞的居民存款在中国名列前茅,据2004年的数据,全市的存款余额总量达2576亿,占全国的1%。
东莞的信息技术类产品规模居全球第一,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近年东莞市高新技术发展为东莞发展新能源经济打造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5月1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抵达河南安阳高新区,实地考察了东莞宏威在园区投建的新能光伏和凯瑞数码,其中光伏项目给正在加紧制定新兴战略产业的东莞带来很多启发。此次考察目的就是为东莞打造光伏产业基地作“决策参考”,为发展东莞新能源经济确定一个明晰的方向,也将为东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添上厚重的一笔[12]。
1980年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后,东莞一带成为港商和台商投资、开设工厂的热门地点,也由于东莞樟木头设有广深铁路的车站,交通便利成为不少港人北上活动和做生意之地。当中不乏地产公司瞄准商机,在樟木头兴建楼宇,再在香港大卖广告吸引香港人购买,而会在樟木头买房子的香港人很多都是祖藉东莞的,买房子作退休或供亲友居住之用[13]。
东莞的外资除了港资之外就是以台商为大宗,估计在东莞生活的台湾人有近10万人,是大陆台商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台商主要以电子、塑胶、制鞋、制衣、家具、五金、机械等产业为主,除传统中小型企业外,亦不乏上市公司,例如上市公司华映、鸿海、技嘉、昆盈等集团,台商在此有台湾商会,是在中国台商组织中最大者。此外,筹组台商子弟学校,并兴建会馆大楼,要盖成68层楼、总高度289米的大楼,这栋大楼,是台商集资新台币41亿元所兴建,将是台商在大陆兴建的最高大楼。主导这个盖楼计划的人,是东莞台商会长、台升家具董事长郭山辉。东莞现在面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国内其他城市。
世界各国企业亦在东莞设立工厂或在东莞投资,例如杜邦、三星电子、诺基亚、可口可乐公司、雀巢和马士基等,皆在东莞设立工厂或在东莞投资。
服务业
主条目: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
由于外来人口众多,东莞的出租屋产业比较发达。2004年,为了规范出租屋的管理,东莞政府在各级行政单位成立了“出租屋管理办公室”。
东莞有约40多万台商,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东莞的酒店数量在中国大陆地级市中位列第一。东莞素有珠三角“后花园”之称,各类休闲业、如沐足、桑拿等都非常发达,但同时东莞泛滥的色情行业亦发达和有名,“去东莞”、“上东莞”更长年成为邻近地区的香港人“北上寻欢”的代名词,即使色情业被打压后东莞以淫业著名的形象仍然深入民心。东莞广泛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东莞服务业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备受称赞。
在2014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该台记者隐蔽拍摄的东莞酒店中的性服务画面,报道了东莞娱乐场所所存在的卖淫嫖娼现象。事件曝光后,东莞市从2014年2月9日下午开始,出动6525名警察对全市所有桑拿场所、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行动,抓捕了67名犯罪嫌疑人,涉事的派出所所长被停职。这起事件在互联网引发激烈讨论,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东莞因此被戏称为“性都”[14][15]。
房地产业
由于靠近深圳,东莞部分市镇,如长安镇、大岭山镇、塘厦镇、凤岗镇、清溪镇、樟木头镇等镇的房价在2010年代以来迅速增长,如靠近宝安区的长安镇和靠近龙岗区的凤岗镇,房价更是增长至一平方米2-4万人民币,这些地区被称为“临深片区”,其业主也大多是在深圳工作的“深圳客”。
松山湖俯瞰
知名企业
步步高电子、OPPO电子、vivo、华为终端、漫步者、徐福记、玖龙纸业、美宜佳、真功夫等。
交通
公路
虎门大桥
莞佛高速公路虎门段
东莞码头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尽管东莞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由于基础相对差,公共交通成了制约东莞发展的瓶颈。1980年,东莞市政府决定以莞龙路为试点,把沙土路改造为水泥路,从此揭开了东莞路网的第一个建设高潮。
2002年起,政府斥资在市中心起铺沥青路面,使改善交通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高埗大桥是全国第一座由农民集资兴建的收费桥梁,于1981年动工兴建,1984年1月竣工通车,总投资220万元,全长169米,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东莞亦有许多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经过,分别有G4京港澳高速公路/G15沈海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S3广深沿江高速公路,S31龙大高速公路,东莞市环城路及广园快速路,位于虎门炮台旁的虎门大桥连接对岸的广州番禺,从此不再需要依赖渡轮。107国道纵贯东莞全市。2019年开通南沙大桥,链接广州番禺区与东莞沙田镇,舒缓虎门大桥塞车压力。南沙大桥为S6广龙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2005年末开通常虎高速公路(2009年更名为虎岗高速公路,为G9411莞佛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东莞东部快速干线,基本完成省道S255东深路和省道S357莞樟路改造,使得东莞市在东西南北及对角方向上都有了贯通的快速道路。
虎岗高速公路西连接广深高速公路虎门五点梅段,另有S304虎门港支线一期(原新联支线)自大岭山互通立交西面的花灯盏水库分岐向西北连接广深高速公路新联互通立交,东延伸至常平东深路段与惠州高速路段(S20潮莞高速公路)连接,由东至西贯通S255东深路、S357莞樟路、S31龙大高速公路、G94莞深高速公路、107国道、G4/G15广深高速公路,途径常平镇、大朗镇、松山湖、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
路面公共交通
参见:东莞巴士路线列表
经2014年、2019年两轮公交改革,不再实施“市区-跨镇-镇内”三级体系和每个镇均设置公交公司的“一镇一公汽”模式,改为按片区统筹一体化运营[16]。全市分为城区片区、滨海湾片区、松山湖功能区、东部公交运营片区、水乡功能区,分别由东莞城巴、东莞小巴、滨海湾公交、松山湖公交、东莞巴士东部分公司、水乡新城公汽运营。2020年1月1日,全市公交实现100%纯电动。除水乡新城公汽外,其余公司均为东莞巴士分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形成了全市公交行业由国有主导、民营参与的良好统一局面。另有佰通运输运营的全省首条公交化客运班线“莞深001线”[17]。
城区设有6座汽车客运站,分别是东莞汽车客运总站(万江区)[18]、南城汽车客运站(南城区)、东莞汽车客运东站(寮步镇)、东莞汽车客运北站(高埗镇)、榴花汽车客运站(东城区)、东城汽车客运站(东城区)。此外,基本每个镇都设有汽车客运站。
2019年12月31日,全市所有公共的士经营期满,由交通运输局统一收回,且今后将不再更新投放公的。18家“公的”公司经营权到期后,全市将只有三大集团公司(翔运、华悦、莞通)及市交投集团所属鸿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经营出租汽车。其中市鸿运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均为纯电动,是全市首批纯电动出租车[19]。此外,东莞的网约车平台公司现共有14家(已投放车辆5家),持证网约车22756辆(其中纯电动网约车10130辆),持证网约车驾驶员29107名。交通部门以2019年年底“公共的士”到期为契机,将于2020年6月前以500辆出租车运力指标为试点,拟探讨实施“公车公营”经营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提高传统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20]
铁路
广深铁路主要的大站东莞站(2014年1月8日启用,原石龙站只保留货运功能)、常平站(命名为东莞站时间为1997年12月23日-2013年6月20日)、樟木头站(此线为高铁、动车)
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东莞上大站(东莞东站原名常平东站;此线为普通列车)
2011年12月,广深港高速铁路开通,在东莞市虎门镇白沙村设虎门站(此线为高铁)。
2017年12月28号,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开通,连接东莞与惠州之间的快速铁路。并在东莞西站与穗深城际轨道交通,佛莞城际轨道交通形成十字交汇。
轨道交通
主条目:东莞轨道交通
东莞轨道交通(或称东莞市轨道交通),是东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根据2006年发表的《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1],东莞轨道交通将设有4条市域线(R1至R4线)和1条市郊铁路(广深市郊铁路),总长264.2公里。车站方面,各线共设60至87个车站,其中8个为两线换乘站。东莞轨道交通第一期(R2线)于2016年5月27日通车。届时每小时客运量将超过50万人次,2018年每小时客运量将上升至接近100万人次,2030年将超过300万人次[22]。
航空
东莞境内没有机场,主要使用邻近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根据远期规划,将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到2015年末,广东民用机场之间协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约一亿人次。
船运
东莞港是一类海港口岸,包括虎门港澳客运码头,有航班至香港国际机场海天客运码头。
教育
东莞市于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东莞市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1521所(含幼儿园),在校生139.1万名,教职工9.96万名。[23]
高等院校: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市政府于1991年创立的一所理工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莞城及松山湖设有校区。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于2002年在东莞市松山湖落成。
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于2003年在东莞市南城街道落成;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于2019年在东莞松山湖落成。
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于2004年在东莞市莞城街道落成;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寮步校区)于2012年在东莞市寮步镇落成,同时迁出莞城校区。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于2011年在东莞市麻涌镇落成。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在东莞市松山湖落成。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于2000年在东莞市塘厦镇落成。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于2011年在东莞市厚街镇落成。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在东莞市厚街镇落成。
普通高中:
公办普通高中A级学校:有“六大校”之称的东莞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外国语学校。
公办普通高中B级学校: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市万江中学、东莞市石龙中学、东莞市常平中学。
公办普通高中C级学校: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东莞市厚街中学、长安中学、塘厦中学、麻涌中学、济川中学、大岭山中学、大朗中学、虎门中学
民办普通高中:东华高级中学、东莞市光明中学、虎门外语学校、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塘厦水霖学校、东莞市粤华学校、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名胜古迹和特产
参见:东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东莞历史悠久,虽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但保留至今的古迹仍为数不少,以一县之地,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项,为中国南方所罕见。七项“国保”涵盖古遗址、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多个类别,分别为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东莞可园、却金亭碑、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蚝岗贝丘遗址、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城区是东莞的文化中心,古迹最多。东莞可园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乃莞城官宦张敬修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却金亭碑立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记载了时任番禺令的李恺受命前往东莞处理暹罗商船来华事宜之后,拒收酬金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迎恩门是东莞城墙仅剩的遗存。金鳌洲塔建于明代,与可园一江之隔。
位于城区东北的石龙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现存广九铁路石龙南桥、石龙公园等近代史迹。
城区西南的虎门镇因虎门销烟而闻名于世,现存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等近代史迹。
茶山镇的南社村和石排镇的塘尾村虽分属两镇,但相距不过数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广府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岭南古村落,两者先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被联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市盛产沉香木,燃烧时香气怡人,其提炼成的香料更外销海外,名扬四方。过去莞香出口经水路运往珠江口一海港,这便是香港一名的由来。市内还有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园内种有莞香树6万多株,其中树龄过百年的有1百多株,过千年的2株。东莞莞香年产量超过1吨,成为中国沉香产量最大的地区。未来将从莞香文化产业相关方面发展。[24]东莞市植物园内特设莞香园,已成功育苗4000多株,专家们并对莞香进行专题研究。
东莞可园
虎门威远炮台
南社村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金鳌洲塔
迎恩门
语言
东莞境内本土语言有粤语莞宝片东莞话和客家话。
粤语使用的面积、人口占全市的大部分,而客家话主要通行在东南部与惠州市、深圳市相邻的地区的小部分,樟木头镇为市内唯一纯客家语镇。粤语人口在东莞数目庞大和分布在各个乡镇。
东莞本土粤语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别,在语言学上将其划入“莞宝片”,即东莞、宝安一带的方言。
由于地理靠近广州市,标准粤语也在市内通行。此外,东莞外来人口多,农民工众多,加上地理位置靠近深圳,有部分深圳人在东莞居住。因此在东莞,普通话也是最通行的语言。
体育
东莞是全国篮球城市,现东莞市拥有1支篮球队。
广东华南虎篮球队: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一支球队, 被称为“华南虎”,曾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中多次夺冠,包括一次三连冠和一次四连冠。
东莞分别在2017年、2019年举办过两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东莞马拉松,简称“莞马”。[25][26]
名人
参见:Category:东莞人。
城市荣誉
2004年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中国最具活力城市
2017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6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以总分78.1分超越苏州,首次排名第三。[27]
1985年县改市后主要领导人
参见:东莞市市长列表
市委书记
欧阳德(1988.2-1994.4)
李近维(1994.4-2001.4)
佟星(2001.4-2006.2)
刘志庚(2006.5-2011.11)
徐建华(2011.11-2016.4)
吕业升(2016.4-2018.3)
梁维东(2018.3-)
市长
郑锦滔(1985.9-1990.12)
叶 耀(1990.12-1994.9)
李近维(1994.9-1997.1)
佟 星(1997.1-2001.4)
黎桂康(2001.4-2003.12)
刘志庚(2004.3-2006.4)
李毓全(2006.4-2011.10)
袁宝成(2011.10-2016.4)
梁维东(2016.4-2018.3)
肖亚非(2018.3-)
媒体
东莞广播电视台(主要报道新闻、电视剧)[28]
第1频道(新闻综合)
第2频道(公共)
东莞阳光网:东莞本土网络媒体与信息交流平台,东莞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东莞四大媒体之一。[29]
东莞日报:中共东莞市委机关报,现由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管理。[30]
东莞时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东莞日报社主管。[31]
东莞时间网:经广东省新闻办公室批准、由东莞日报社主办的网络媒体,为《东莞日报》的子媒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