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非利加洲[2](拉丁语:Africa),简称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3]人口约为12亿(截止到2016年),[4]目前约占全球总人口16%。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主要区域。
非洲多样的气候是丰富生态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宝地,同时也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就是在东非发现的,而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目录
1 名称来源
2 历史
2.1 欧美列强瓜分殖民
3 地理
3.1 面积
3.2 地形
3.3 气候
3.4 自然资源
4 人口
4.1 民族
5 语言
6 宗教
6.1 历史
6.2 现状
7 政治
8 经济
9 病毒
10 国家列表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外部链接
名称来源
阿非利加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prica,意为阳光灼热之地
阿非利加是北非柏柏尔人所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
源自罗马帝国在北非设立的阿非利加行省。
是来源于利比亚征服者之名Epher,亚伯拉罕之孙
afri是北非迦太基附近(今突尼斯附近)闪米特人常见的名字,这一名字来源于腓尼基语中的afar,即“灰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迦太基成为了阿非利加省的省会,罗马人的后缀-ca是土地的意思,阿非利加africa即是迦太基人的土地。
明代《坤舆万国全图》把非洲命名为“利未亚”,但标注今利比亚东北部地区为“小亚非利加”。
历史
主条目:非洲史
1913年欧洲殖民列强在非洲大陆的控制范围。
比利时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葡萄牙
西班牙
独立(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
旧石器时代,阿尔及利亚出现陶瓷雕像。
前9000年,中部非洲出现定居型村落。
前31世纪,那尔迈统一上埃及与下埃及,成为首位法老。
前27世纪,埃及开始建造大金字塔。
前21世纪,埃及中王国时期开始。
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纳顿引入太阳崇拜。
前1085年,埃及新王国时期终结。
前814年,迦太基人建立腓尼基殖民地。
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前32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建立。
前255年,罗马帝国入侵非洲
前146年,罗马征服迦太基。
前31年,克丽奥佩脱拉七世自尽,托勒密王朝覆灭,埃及并入罗马帝国。
600年,加纳王国建立。
1067年,阿尔摩哈德人摧毁加纳。
1300年,贝宁帝国(今尼日利亚)建立。
1340年,桑海帝国建立。
1390年,刚果王国建立。
1441年,葡萄牙开始从非洲西部出口奴隶,开启奴隶贸易。
欧美列强瓜分殖民
主条目:瓜分非洲和非洲殖民地
贝宁的法国殖民军
欧洲列强于非洲的殖民始于1415年,葡萄牙占领的休达(欧洲国家仍占据非洲一些小岛,例如法国的留尼汪岛)。美国自身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后,也开始殖民其他弱势国家与地区,包括非洲。
列强殖民非洲的高峰期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约有95%非洲领土被列强侵占,只有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仍然独立。非洲殖民地于1947年开始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的结束。
地理
非洲大陆的卫星影像图
面积
非洲总面积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亚洲的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还是唯一被赤道中分为二,又同时处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离几乎相等[5]。 非洲的东北端有163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使之与亚洲相隔[6](地缘政治学上,有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埃及西奈半岛也会被视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则是地中海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欧洲。
地形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因高原面积广大而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等。其中,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分布着高大山脉。非洲还分布有许多盆地,如被赤道横贯的刚果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还有面积不大的平原[5][7]。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4。
从非洲在突尼斯的最北点比塞大的本·赛卡角(北纬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点(南纬34°51'15"),距离约8000公里。(常被误认最南端为好望角)[8]从非洲在塞内加尔的最西点佛得角(西经17°33'22")到在索马里的最东点哈丰角(东经51°27'52"),距离则约7400公里。[9]非洲的海岸线长约26,000公里,因为其大陆海岸线较为平直,所以海岸线的长度不及面积只为其三分之一的欧洲(欧洲的海岸线长约32,000公里)。[9]
气候
非洲3/4的面积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更是穿其而过,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方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气候普遍暖热,其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测量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7]。
非洲气候主要分为五区:
热带沙漠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和西南非洲的纳米布沙漠、卡拉哈里沙漠。
亚热带沙漠气候:位于撒哈拉沙漠外侧。
地中海型气候:包括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沿海和南非一带。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边缘。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则降水很少。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大洲[5]。
自然资源
非洲兽骨回收厂
非洲多哥的菜市场
中非共和国的木材业
佛得角的圣维森特岛
非洲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种以上。森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1%。全洲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草原辽阔,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首位[7]。
非洲北部拥有丰富可观的自然景观,赤道附近广大的热带雨林;它还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比澳大利亚还大;另外还有世界第一长的尼罗河,长约6852.06公里[5]。
人口
非洲人口约12亿。目前生育率非常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依然保持在4.6,联合国和NGO都曾警告,再不控制人口成长,可能会在未来面临极大的艰难处境[10]。预测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三番,达到31亿,甚至57亿人口[11]。
民族
非洲民族分别以高加索种的闪族、含族,以及尼格罗种的尼格罗人、班图人等黑色种族为主。
前者分布于北方以及后者居于中南部。而两者生活差距相当大,北方伊斯兰地区虽然都是沙漠,但北部阿拉伯国家从西方独立后大多进入稳定发展中,利用售出石油的资金完成社会的工业化,并已经有适当的政治条件、法治教育、基础建设等,近来开始发起旅游业(如埃及)、推动伊斯兰民主运动风气等等。
但中南部非洲国家由于生育率过高导致人口爆炸、营养不良又疾病丛生,再者教育文化水平、人口知识程度普遍低落等因素,发展迟缓,虽然各地皆有丰富矿产,如金、铜、铁、锰、铀及非金属矿如石油等,但只有少部分被有效开发,出售矿产的微薄利润又被贫富差距所稀释,且过去都属于欧洲殖民地,经济结构并不健全的情况在独立后因为政治腐败依旧未能改善;加以自然环境恶劣,不是太干热就是过湿,而许多小国政治未臻稳定,治安方面毒品走私、黑枪抢劫横行,且又种族复杂,逐造成非洲中南部各国普遍处于贫穷状态。
语言
非洲主要语系
主条目:非洲语言
非洲语言主要属于4个语系:
闪含语系(包含240语言,2.85亿人使用)
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100多语言,30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北部等地区)
尼日尔-刚果语系(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数百多语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班图诸语言)
科依桑语系(包含50语言,12万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大多数非洲国家皆采用非洲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
宗教
历史
非洲的外来宗教为犹太教和基督教。拜占庭时代的埃及、努比亚(今苏丹共和国)、阿克苏姆(今埃塞俄比亚)皆为全民信仰基督教的地区,埃及亚历山大港的阿布米奈教堂和西奈半岛的圣凯瑟琳修道院为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老基督教遗迹,位于今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塔加斯特城是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的家乡。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崛起后,毗邻阿拉伯半岛的北非和东非迅速被剽悍善斗的阿拉伯铁骑入侵,而当时长期和萨珊波斯争斗而大伤元气的拜占庭帝国无力抵御穆斯林的征服浪潮,埃及、马格里布、努比亚等拥有古老文明的地区逐渐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只在埃及余下了少数科普特教徒,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成为硕果仅存的基督教重镇。
穆斯林征服者的野心并未止步于北非,阿拉伯军人在陆地上继续往南向黑人居住的萨赫勒地带推进传教,阿拉伯商人则通过航海来到东非岛屿和沿海地区经商、传教。即使是阿拉伯帝国崩溃、瓦解后,伊斯兰教在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带的传播步伐也从未停止过,古代史上最强盛的黑人国家——西非的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皆虔诚信奉伊斯兰教并向外族传教。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基督教重新带入非洲,在非洲衰颓了近1000年的基督教始得复苏。16世纪,葡萄牙在西非沿海建立传教据点。17、18世纪荷兰移民将新教加尔文宗引入南部非洲。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葡萄牙、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批传教士在政府支持下进入非洲传教,而西非的豪萨人在此前发动的长达七十年(1804年—1874年)的伊斯兰圣战也以穆斯林的胜利而进入尾声,在西非地区形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平分天下的局面。
现状
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原始宗教的势力范围大致以北纬12度为分界线,北纬12度以北的非洲国家除厄立特里亚外皆为穆斯林国家,北纬12度以南的非洲国家(地区)除几内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桑吉巴尔外伊斯兰教均不占绝对优势。
在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势力范围内,基督教势力较大、虔诚信教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有赤道几内亚、乌干达、博茨瓦纳、莱索托、南非等。非洲的前英国殖民地多信奉基督新教,而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则多信奉天主教。
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大致各占一半,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的穆斯林数量可观但无法占据优势,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索马里的青年军为非洲最主要的黑人穆斯林极端恐怖组织。乌干达的圣灵抵抗军为非洲最大的基督教恐怖组织,在乌干达曾发生过基督教极端派“恢复上帝十诫运动”煽动数百名信徒集体自焚的惨案。钦班古会为盛行于刚果盆地的融合了基督教教义与非洲传统信仰的新兴宗教。
政治
非洲统一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25日,在最后一任主席南非的穆贝基主持下,于2002年7月9日更名为非洲联盟。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团结非洲国家,形成一个代表非洲国家的统一的声音。反对殖民主义,成立一个解放委员会帮助非洲进行独立运动。
2002年7月,非洲联盟在南非成立。包涵了55个非洲会员国的国家联盟一体化统一性组织,非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立法行政机关,这包括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此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2007年7月2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塔尔菲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的非洲联盟峰会上提出成立泛非合众国。
经济
主条目:非洲经济
非洲经济共同体地图。
CEN-SAD
COMESA
EAC
ECCAS
ECOWAS
IGAD
SADC
UMA
非洲国家地图
非洲联盟成员国(包括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长期的种族冲突又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的殖民主义,独立后的腐败政权,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第159位至第182位)。
同样在大量的投资与辅导下,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经济快速增长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脱贫,但非洲在对外贸易、投资和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发展都比其他地区绶慢。贫穷在非洲造成很严重的问题,包括低人均预期寿命(斯威士兰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3岁)、暴力等。
非洲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博茨瓦纳和南非,经济的发展比较成功。前者超过四分一的财政预算用于改善首都哈博罗内的基建,使其成为世界上发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后者则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与完善的西方体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和钻石生产国之一。其他国家如加纳、肯尼亚、加蓬、喀麦隆和埃及等,许多仰赖旅游业与石油业,因而在外国协助下建立的治安与基础建设等达到了一定程度,经济发展也较理想。
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和剑麻等[5]。
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7]。
由1995至2005年,非洲重拾经济增长,在2005年平均有5%,一些刚开始开发石油资源的国家如安哥拉、苏丹和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增长更超过10%。然而非洲的进步比起其他国家仍有差距。
国家 2006年各国GDP (国际汇率)[12]
(十亿US$) 2005年人均GDP(购买力平价)[13]
(US$) 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
阿尔及利亚 114.73 5,985 0.736 高
安哥拉 44.03 3,533 0.532 低
贝宁 4.78 1,390 0.480 低
博茨瓦纳 10.33 12,057 0.698 中
布基纳法索 6.21 1,140 0.402 低
布隆迪 0.81 699 0.400 低
喀麦隆 18.32 1,995 0.512 低
佛得角 1.14 2,831 0.646 中
中非 1.49 675 0.350 低
乍得 6.54 1,749 0.392 低
科摩罗 0.40 1,063 0.503 低
刚果民主共和国 8.54 264 0.433 低
刚果共和国 7.39 3,621 0.591 中
科特迪瓦 17.48 1,575 0.462 低
吉布提 0.76 1,964 0.470 低
埃及 107.48 5,051 0.690 中
赤道几内亚 8.56 11,999 0.587 中
厄立特里亚 1.09 689 0.391 低
埃塞俄比亚 13.32 591 0.442 低
加蓬 9.55 12,742 0.684 中
冈比亚 0.51 726 0.441 低
加纳 12.91 1,225 0.579 中
几内亚 3.32 946 0.411 低
几内亚比绍 0.30 569 0.420 低
肯尼亚 21.19 1,359 0.548 低
莱索托 1.48 1,415 0.497 低
利比里亚 0.63 383 0.430 低
利比亚 50.32 10,727 0.724 高
马达加斯加 5.50 988 0.510 低
马拉维 2.23 691 0.445 低
马里 5.93 1,027 0.419 低
毛里塔尼亚 2.66 1,691 0.506 中
毛里求斯 6.45 10,155 0.777 高
摩洛哥 57.31 3,547 0.628 中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57.31 3,547 0.582 中(2011)
莫桑比克 7.61 743 0.416 低
纳米比亚 6.37 4,547 0.628 中
尼日尔 3.54 613 0.348 低
尼日利亚 114.69 1,892 0.514 低
留尼汪 15.98[14] 19,233[14] 0.870 高(2011)[15]
卢旺达 2.49 813 0.483 低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0.12 1,460 0.555 中
塞内加尔 8.94 1,676 0.466 低
塞舌尔 0.75 13,887 0.772 高
塞拉利昂 1.44 790 0.413 低
索马里 0.06[13] 199 0.283 低(2011)
南非 254.99 8,477 0.666 中
苏丹 37.57 2,249 0.479 低
南苏丹 37.57 2,249 0.467 低
斯威士兰 2.65 4,384 0.531 中
坦桑尼亚 12.78 1,018 0.521 低
多哥 2.21 888 0.484 低
突尼斯 30.30 6,461 0.721 高
乌干达 9.32 991 0.483 低
赞比亚 10.91 1,175 0.586 中
津巴布韦 5.01 538 0.509 低
病毒
非洲充斥大量致命病毒,例如疟疾、登革热、埃博拉、霍乱、艾滋病、脑炎等。其主要原因通常归咎于卫生条件落后与当地原始病毒众多,加上人类亦大量捕食带有潜伏性病毒的动物,通过伤口、血液接触、水源等因素被大量传播开来,病毒的来源则众说纷纭。在这些病毒肆意传播的时候,也有学者指出这些病毒可能是由于在数亿年前的陨石坠落,外太空的病毒入侵地球,所以最终导致这些致命病毒不断被散播,以至于人类现在一直找不到解决这些病毒的方法。学者指出这些病毒可能是潜伏在一些动物的体内的,随着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的肆意屠杀和破坏自然,这些病毒开始逐步的传染到了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