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 通称津巴布韦,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及西南部与博茨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及东北部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经济也是世界最穷困的国家,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组成在立国后变化巨大,独立时总人口690万,其中约30万(当时约占5.5%)是白人统治阶级,但因为土地改革政策之后,目前白人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已经仅剩不到数万人,且多在欧美境外居留并大量移民他国。由于黑人的出生率高,津巴布韦人口增至1443万(2018年),黑人已经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北恩德贝莱语。[5]
津巴布韦原本是名为罗得西亚的由白人统治的国家,这个名字源自于替英国在这个地区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进入20世纪后由伊安·史密斯领导,接受南非政权的援助,展开白人少数统治并抵抗共产游击队而知名。罗得西亚因天候宜人,当时的物产多以农产品为主,当时白人农场主因此地富饶,该国有“阿非利加面包篮”美誉,并建立了欧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罗兹在1890年时建立的贸易集散城市,为非洲中部经济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后白人少数统治被推翻,进入了津巴布韦时代,但同时经济却遭遇严重通货膨胀,产量已经下跌不足以供养国民的温饱,今日津巴布韦的食品以从外国进口为主,并向南非提供外劳,对于该国二十世纪末以来陷入的经济困难,也因经济困难,津巴布韦将津巴布韦币停产,改用美元,官方视殖民是导致津巴布韦持续贫穷的主要原因。
目录
1 历史
1.1 南部非洲的文明
1.2 英国殖民地时期(1888年-1965年)
1.3 国家独立战争(1965年-1980年)
1.4 现况(1980年-)
2 地理
3 人口
4 重要城镇
5 经济
6 教育
7 文化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历史
主条目:津巴布韦历史
南部非洲的文明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绍纳人(Shona,属于班图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马蓬古布韦王国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绍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
英国殖民地时期(1888年-1965年)
1888年,大英帝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矿权,随后在1889年替英属南非公司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且在1895年时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得西亚”,这一名称是以罗兹的名字命名的。1896年到1897年,绍纳人和恩德贝勒人开始武力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爆发津巴布韦第一次解放战争,约有450名白人被打死[6]。
罗得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得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得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就是今日的津巴布韦。1953年时,英国不顾非洲人民的反对,将南北罗得西亚以及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联合成为一个联邦,命名为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简称罗尼联邦)。在三地人民的反对下,特别是尼亚萨兰的反对下,联邦于十年后的1963年解散。罗尼联邦解散后不久,1965年11月,南罗得西亚总理伊安·史密斯单方面宣布该国脱离英国的管辖独立,成立南罗得西亚,但这份声明并不受境内大部分由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所控制的黑人族群所认可。负责托管这地区的英国声称此独立宣言是种叛乱行为不予承认,但因为同属白人,英国方也没有实际使用武力来恢复控制权。津巴布韦在英治时期有“非洲粮仓”的美誉。
国家独立战争(1965年-1980年)
穆塔雷
哈拉雷
国营巴士
在1966年至1968年的国际斡旋工作失败后,英国要求联合国对罗得西亚进行经济制裁,但一意孤行的伊恩·史密斯白人政权(获同样为南非的白人政府支持)仍然在1970年时宣布成立共和国政体,也没有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
在白人执政的这段期间,津巴布韦境内的黑人团体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游击战试图推翻当权者。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白人政府终于被迫与包括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及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ZAPU)在内的诸多黑人势力签订了协约,共同推派卫理公会主教穆佐列瓦担任津巴布韦罗得西亚临时政府的首相。在英国的监督下,黑人游击组织终于愿意卸除武装结束内战,在1980年时举行了该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虽然穆佐列瓦有原本罗得西亚白人政权与南非政府的支持,但却在本国大部分的黑人族裔中缺乏信赖,他的过渡政府并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持续执政的机会,而是由罗伯特·穆加贝与他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获得政权。
在国家政权顺利转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后,于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在此之后穆加贝连续赢得多次竞选,直到2017年津巴布韦政变后下台。
现况(1980年-)
津巴布韦的国政自独立后转移到了黑人的手上,但是穆加贝通过暴力将欧裔白人的土地没收。20世纪末期,经济动荡,许多基础民生需求匮乏。
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时代从黑人原居民手中非法取得为理由,进行土地改革,强制没收大部分白人拥有的土地。此举造成境内大量白人农民出走,粮食产量大减,经济陷入混乱[7][8]。
2002年,穆加贝第四度获得连任。反对党与劳工组织纷纷发动罢工与抗争,要求当时已执政22年的穆加贝提早下台退休,而政府则以军警部队镇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首的资金援助债权国,控告穆加贝政权藐视人权与在大选中舞弊,纷纷搁置援助计划。而英联邦则在2002年时宣布对津巴布韦停权一年处分,津巴布韦则于不久之后主动退出该协会作为回应。
由于长期积欠外债,政府又不愿意实施经济上的稳定措施,使得IMF暂停了对津巴布韦的经济援助,而该国政府则以大量印制新钞来填补财政上的赤字作为回应,却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币值急贬。津巴布韦官方公布2007年11月份的通胀率,高达26,000%,而真实数字可能更高[9]。由于失业率高达80%,大量人民为了生计被逼逃到邻国。
2008年大选,最大反对党民主改革运动党(MDC)的茨万吉拉伊第一轮投票的得票率领先穆加贝,但茨万吉拉伊的得票率未达半数,因此于6月27日举行次轮选举,却由于茨万吉拉伊因选举暴力而被迫退选,最终穆加贝胜出。
另一方面国内的经济情况未见起色。2008年2月,通货膨胀率达165,000%;2008年6月,通货膨胀率达200,000%,该国央行并于2008年7月21日发行面值1000亿元的津巴布韦元钞票[10][11][12]。津巴布韦从2008年8月1日起货币改制,100亿旧津巴布韦元相当于1新津巴布韦元。2009年一月消息,津巴布韦将于近日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新钞,这套面额在万亿以上的新钞包括10兆、20兆、50兆和100兆津元四种。
在2009年4月12日时,该国政府更宣布因为已经难以维持货币价值,将停用本国货币一年。[13]
2013年8月大选,执政33年的穆加贝通过选举舞弊的手段,击败反对派领袖茨万吉拉伊,继续连任总统,成为非洲最年长的国家元首。
2015年6月,政府宣布弃用本国货币,使用美元。民众可将存在银行账户内或持有现钞的津巴布韦元,向津巴布韦储备银行换成美元,汇率是35,000,000,000,000,000(3.5京)津元兑1美元。银行户头超过175千兆津巴布韦元的部分,以35千兆津巴布韦元换1美元,未超过175千兆津巴布韦元的部分,则一律换得5美元。[14]现在,所有交易均使用邻国和大国的货币来进行,包括: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印度卢比、欧元、日元、人民币、澳洲元、英镑及美元。
2015年12月21日,根据和中国人民银行达成的协议,津巴布韦在2016年初开始,将人民币列为和美元同等在国内法定流通的货币,这被视为中国免除该国大约4000万美元到期债务的回报。[15][16]
2016年12月17日,穆加贝在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ANU-PF)的党大会上被提名为2018年总统选举候选人,准备挑战全世界第一位“百岁总统”。
2017年津巴布韦政变,军方发动政变,11月19日,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ZANU-PF)通过罢黜穆加贝的党主席及第一书记职权。21日穆加贝辞职下台。
2019年9月6日,罗伯特·穆加贝在新加坡的医院里因病去世,享寿95岁[17]。
地理
主条目:津巴布韦地理
津巴布韦与赞比亚边境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已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
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津巴布韦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是与邻国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为界。
津巴布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人口
津巴布韦地图
圣乔治大学
津巴布韦人口约为16,743,000(2018年10月估计值),其中非裔黑人占了98%,混血与亚裔人种占1%,白人则占1%不到。在黑人族裔中最主要的一支为绍纳人(Shona,占总人口82%),居次为恩德贝莱人(Ndebele,占总人口14%)。
英语是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并与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并列为主要语言。
津巴布韦绝大部分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及民间信仰,至于伊斯兰教与其他的宗教信仰,则占了该国不到1%的人口[18]。
重要城镇
卡里巴(Kariba)
哈拉雷(Harare)-首都
圭鲁(Gweru)
布拉瓦约(Bulawayo)
兹维沙瓦内(Zvishavane)
津巴布韦市(Zimbabwe)
经济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表的世界概况,津巴布韦国民生产总值位列榜尾。
津巴布韦在21世纪初开始经历恶性通货膨胀,按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通胀率达到231,000,000%[19][20]。时任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指责西方发达国家对津巴布韦实施包括冻结援助贷款和冻结津巴布韦在西方的存款和资产的经济制裁,而这些制裁是导致目前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21]。而穆加贝的反对者则认为穆加贝推行的土地改革(强买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不力,以及艾滋病流行等因素是造成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并称目前津巴布韦正面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22]
2015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正式弃用津巴布韦元,民众可向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将所持有的津巴布韦元以35,000,000,000,000,000(3.5京)元换一美元的汇率兑换为美元[23]。
教育
2014年津巴布韦的成人识字率是非洲最高的
自独立以来,政府对津巴布韦的教育事业投资巨大,因而有了非洲最高的成人识字率。在2013年达到90.70%[24],略低于2010年的92%[25][26]。
文化
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古城附近修纳人的巫医
津巴布韦主要节日以及法定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青年节(2月21日)、复活节、独立日(4月18日)、劳动节(5月1日)、非洲日(5月25日)、英雄日(8月11日)、建军节(8月12日)、国家团结日(12月22日)、圣诞节(12月25-26日)等。
1980年,津巴布韦女子陆上曲棍球队于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金牌
足球是津巴布韦国内最流行的运动之一。虽然橄榄球和板球也很受欢迎,但传统上主要流行于占少数的白人当中。津巴布韦曾在奥运当中得到8面奖牌,分别是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陆上曲棍球”项目得到1面金牌;2004年的雅典奥运得到金银铜各1面奖牌;2008年的北京奥运得到1金3银。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及北京奥运共7面奖牌皆是由白人女运动员柯丝蒂·考文垂一人于游泳项目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