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缩写为NATO;法语: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缩写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 或音译纳托,是欧洲及北美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实现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国及法国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北马其顿于2020年3月27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30个国家组成。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的70%以上[3],成员们一致认为,到2024年要达到或维持至少占GDP 2%的国防开支目标。[4]。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击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应。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条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动用过[5]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6],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该组织的主要机构为北大西洋理事会(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计划与分析委员会、常任代表理事会、国际秘书处和军事委员会。北大西洋理事会为北约的主要决策机构,它经常举行大使级的会晤,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级会晤,必要时举行元首会议。军事委员会为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下辖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区域联合防空计划小组等,军委会每年开会两至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提出建议,其主席由军委会成员选定,任期两到三年。除法国、西班牙和冰岛外,所有成员国都指派一些本国军队由北约统一指挥。1991年12月,北约设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作为同它原来的东欧集团对手中的国家进行对话的一个论坛。
北约成立以来的主要活动是通过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就高级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密切磋商、协调立场;在军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统一战略和行动计划;每年举行各种军事演习。
“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5月30日正式加入该组织。
发展
二十世纪末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公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和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约面对的议题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和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等各种问题上。
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同中欧、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
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
1997年5月,为把北约与伙伴国的政治军事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北约国家与伙伴国家外长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北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增加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地区稳定等。
北约第一轮东扩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
二十一世纪
2002年北约首脑会议
2004年北约首脑会议
九一一恐怖袭击
北约于2001年10月4日第一次引用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九一一的袭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国家的攻击。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境外首次军事行动。北约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北约第二轮东扩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高峰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2004年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七国。
北约第三轮东扩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约。
东欧导弹拦截系统
近年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样部署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继续运行部署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战斗系统代替,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克里米亚危机
主条目: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后,芬兰与瑞典两国开始考虑是否寻求加入北约。芬兰政府谈论就加入北约展开“公开讨论”
批评者
法国总统马克龙2019年11月7日提出“北约正在脑死”,认为已经没有太多功能,有些意图但由于内部分裂也没有可行性,发言后多国政要表示反对表示法国发言有点过度,[8]但三日后美媒曝光称多名欧洲官员私下或公开同意马克龙的说法。卢森堡外长让·阿塞尔博恩公开支持马克龙说法并告诉德国《明镜周刊》马克龙说的95%都是对的,美国基本利用北约获取自身利益,土耳其这几年也比照办理,其他成员国基本被放置一旁利益无人闻问。[9]
德国联邦议员、左翼党议院外事务代表亚历山大∙诺伊表示,美国和土耳其是“北约的掘墓人”将这组织完全当成自身利益背书机器,[8]欧洲没理由继续维持这种无利益组织。
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美国花了太多钱保护欧洲盟友,他们得改变”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美国议员所支持,他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开支,并在2019北约领导人会议上暗示可能离开北约。[10]直到一些国家提高了向美买武器的预算后才暂时搁置,法国媒体表示美国此后这种“勒索”将成常态。
土耳其2018年起与西方交恶后决定购买俄国导弹,2019年4月17日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强势表示北约有若干国家一直威胁不准买俄军武器否则将土除名,土方不会理会这种干预内政的言论,S-400导弹购买计划将持续进行。[11]有军事分析家认为基本上是欧美更需要土耳其在中东的位置,否则北约在中东毫无角色因此这种威胁只是外交辞令没有实行可能。[12]
战争
巴尔干内战
主条目:南斯拉夫内战
冷战后北约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于1993年6月至1999年4月期间介入前南斯拉夫的内战。
利比亚革命
主条目:2011年利比亚内战和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相关争议
※2019年11月28日,北约宣布同意降低美国的分摊费用。预算新规定将于2021年生效,美德将各负担北约预算的百分之十六,目前美国分摊占比为百分之二十二,北约每年预算约二十五亿美元(约台币七百六十三亿元)。另外,成员国也同意在2024年达到军事支出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百分之二的标准,目前三十个成员国中仅六国达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