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广场(英语:Times Square),又译为时代广场,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商业中心,位于百老汇大道与第七大道会合处,范围由西42街延伸至西47街。时报广场的名称源自《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又译为“纽约时代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因此中文译名有时会根据报社而译为“时报广场”,或根据英文原名“Times”直译为“时代广场”。
《纽约时报》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将该报的总部迁到第四十二街,当时称为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上的一座新建大楼里。奥克斯成功游说时任市长的小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George B. McClellan, Jr.)在当地设立地铁站,并在1904年4月8日将朗埃克广场正式更名为时报广场。只在三星期后,第四十六街与百老汇交界的一间银行的外墙,就出现了广场上第一张广告。
自1913年起,《纽约时报》不再于时报广场上的大楼办公,但其总部仍然在该区内。那座大楼一度被称为联合化工大楼,现在称为时报广场一座,更成为每年最后一天降球仪式的地点。降球仪式始于1907年12月31日[1],自此以后时报广场更成为纽约市庆祝新年时的主要地点。当晚数以十万计的人群都会聚集观看由 Waterford Crystal 出品的水晶球从高处降到地面,象征新一年的开始。这取代了之前(1904年12月31日到1907年1月1日)市政府以安全为由而取缔的大型烟火汇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灯光管制,仪式被暂时简化为一分钟静默,随即播放教堂钟声的录音。
时报广场快速发展成为聚集剧院、音乐厅、以及特色酒店的文化集中地。“时报广场迅速成为了纽约的市集,一个人们聚集、等待、和庆祝大事的地方,无论是棒球世界大赛还是总统选举的时候。”詹姆斯·特劳布(James Traub)在《魔鬼游乐场:时报广场利乐一世纪》(The Devil's Playground: A Century of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imes Square)中写道。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弗雷德·阿斯泰尔、查理·卓别林:这些都是1910年代和1920年代跟时报广场有密切关系的名字。
随着1930年代大萧条到临,广场气氛出现转变。时报广场充斥着色情表演场所、通宵放映性爱映画的电影院、以及售卖廉价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传媒人戴蒙·鲁尼恩(Damon Runyon)所著的故事集《红男绿女》反映了这时的转变。以后的数十年内,时报广场被很多人视为危险的地带。时报广场继而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成为纽约市危险与败坏的象征。有很多题材黑暗而具影响力的电影,如《午夜牛郎》和《计程车司机》等,其中不少情节都在时报广场取景。而区内的不良电影院放映低级电影,更是等闲的事。
到了1990年代中期,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开展净化该区的工作,包括封闭色情场所、加强治安、以及开设更多适合游客的观光点。当地政府曾经发出行政命令,驱逐第四十二街附近林立的色情商店。很多场所因此被迫关闭,或者迁到布鲁克林区或皇后区等工业地区,取而代之则是比较高级的商业活动。
百老汇上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时报广场是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时报广场宣传版的密度,与拉斯维加斯可相比拟。
1992年时报广场联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称“时报广场改善营商区”,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简称BID)成立,旨在透过团结当地企业的力量,改善该区的营商与卫生环境。时报广场现在已经成为游客热点的集中地,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的直播现场、玩具反斗城和好时巧克力专门店,各式的异国美食餐厅,以及数间电影院。时报广场也吸引了一些大规模的财金、出版、和媒体企业在该区设立总部。驻守的大批员警改善了当地的治安。获得新生的时报广场无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该区已经失去原来的光芒,被净化为一个被“迪士尼化”的广场。
众多宣传版中,其中一个著名的是位于时报广场四座纳斯达克交易所外的纳斯达克标志与股市行情表萤幕。萤幕用了3700万美元制作,萤幕高达120呎(36.6米),于2000年1月揭幕启用。光是租用这个位置,就花费纳斯达克每年至少200万美元。在广告市场内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个优惠的价格,因为广告“出现”的次数远超于其他类型的广告所能达到的。
2002年,即将离任的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时过后,监督接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就职宣誓仪式。这是2001至2002年度新年庆典的一部分。当时有50万人见证了这个时刻。由于纽约曾遭九一一袭击事件,当时有多达7000名纽约市员警驻守广场,是正常新年时警力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