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语:România)位于欧洲东南部。国境西方分别为匈牙利与塞尔维亚接壤,保加利亚在南方,北方与东北方则是乌克兰与摩尔多瓦共和国。罗马尼亚有一小段位于黑海边的海岸线,多瑙河几乎占了南边与保加利亚之间的国界大半,并且从该国东边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罗马尼亚的首都为布加勒斯特,位于该国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经的平原地带上,是罗马尼亚第一大城与工商业城市。
目录
1 历史
2 政治
3 经济
4 军事
5 外交
6 行政区划
7 地理
7.1 地形
7.2 气候
8 人口
8.1 都市
9 文化
9.1 语言
9.2 宗教
9.3 体育
9.4 其他
10 参考文献
11 外部链接
历史
主条目:罗马尼亚历史
罗马尼亚由1859年至今的国土变化
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在罗马尼亚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至于历史文献则记载则可以回溯到公元101年—104年时。罗马尼亚的祖先为达契亚人,是色雷斯人的一支。
约公元前1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达契亚王国。公元101年—104年,罗马帝国的图拉真大帝出动50个军团消灭了达契亚王国,随后建立了达契亚行省,将此地纳入罗马帝国的疆域。图拉真接着拆毁了达契亚王国的首都萨米泽杰图萨,转而兴建了图拉真城作为行省的省会,图拉真还大力向这个新行省输送拉丁人移民,以图将此罗马化。为免受东北面蛮族侵扰,图拉真下令在多瑙河河畔大修堡垒,更调遣了总数17万人的军队来驻守。公元271—275年,罗马驻军因哥特人入侵而被迫撤离。在中世纪此地区有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与特兰西瓦尼亚三个独立的君主制公国,其中前两者是奥斯曼帝国里的自治附庸国,后者则在稍后被并入奥匈帝国范围内。今罗马尼亚之名是由拉丁语romanus(意指“罗马公民”)演变而来,最早见于16世纪意大利人在此三地的游记。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后,法国鼓吹两个君主制公国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合并,阻止俄罗斯帝国南下。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在1859年时合并,合并后称为罗马尼亚联合公国,附属于奥斯曼帝国,并在1877年5月9日宣布从奥斯曼帝国独立。
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地区隶属俄罗斯帝国。1881年罗马尼亚联合公国改称罗马尼亚王国,1918年1月南比萨拉比亚地区宣布独立,称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同年3月又与罗马尼亚合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使得罗马尼亚王国的领土进一步扩张到瓦拉几亚、布科维纳与比萨拉比亚等地区。
1928年,农业经济遇到的困难日益严重,国家自由党因此败给国家农民党,但是国家农民党的应对不利而很快失去民心,接下来几年该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激烈反犹的暴力法西斯运动兴起。[8]1940年时,苏联占领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该地区成为今日的摩尔多瓦与乌克兰的加利西亚一小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扬·安东内斯库政权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罗马尼亚于1941年加入苏德战争,收复1940年被苏联拿走的领土并于敖德萨围城战打败苏军并占领该市,罗马尼亚亦在克里米亚战役协助德军,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罗马尼亚军伤亡惨重。1944年德国败退,苏联红军发动攻势攻入罗马尼亚,并攻占布加勒斯特。同年8月23日,王室及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政权,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同盟国阵营。1945年3月6日成立联合政府。罗马尼亚在苏联的强力影响之下,君主制被废除,建立起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权。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成为罗马尼亚唯一执政党。1965年通过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的名字也改为罗马尼亚共产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当选总书记,成为罗马尼亚的领袖,后来更成为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罗马尼亚在政治和外交上刻意和苏联保持距离,但其自主权特别是经济上的自主权很有限。
1989年12月22日爆发了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结束了其长达24年的独裁统治,然后齐奥塞斯库与妻子于1989年12月25日被枪决。随后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家一切权力,将国名改为罗马尼亚并推行民主化政策。罗马尼亚新政府逐渐修改路线,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国家。2004年3月29日,罗马尼亚加入北约。[9]
2004年11月28日,罗马尼亚举行总统选举,阿德里安·讷斯塔塞和特拉扬·伯塞斯库进入第二轮。12月12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举行[10],伯塞斯库当选。[11]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正式加入欧盟。[12]2007年2月28日,在野社会民主党以伯塞斯库有违宪行为为由正式提出弹劾总统案,4月19日,罗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弹劾总统议案。弹劾案次日获得宪法法院确认后,总统伯塞斯库随即被停职一个月,参议院议长沃克罗尤出任临时总统。4月20日,宪法法院对尼古拉·沃克罗尤出任临时总统的资格予以确认,接替因议会通过弹劾议案而停职的伯塞斯库。[13]5月21日,罗马尼亚就议会弹劾总统议案举行全民公决,这次全民公决的投票率为44.02%,其中赞成议会弹劾总统议案的选民为24.9%,反对者为74.32%。弹劾案未获通过,伯塞斯库复职。[14]
2009年12月9日,罗马尼亚中央选举办公室定于公布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最终结果,预计得到罗马尼亚民主自由党支援的现总统伯塞斯库以50.33%的微弱多数战胜社会民主党主席杰瓦讷,获得连任。伯塞斯库和杰瓦讷的得票率太接近,而社民党又声称本次大选存在舞弊行为,这导致选举结果被蒙上了“缺乏合法性”的阴影。
2012年7月6日,在野社会自由联盟在罗马尼亚议会提出总统弹劾议案,理由是总统伯塞斯库越权行使总理职权。议会通过了弹劾议案,按照宪法规定,伯塞斯库被停职,一个月内,全民公决将决定总统的职位去留。7月29日,全民公投由于投票率未过半,选举委员会宣布此次弹劾失败。
政治
主条目:罗马尼亚政治
罗马尼亚是一个民主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为参议院(罗:Senat),有140名议员,下院为众议院(罗:Camera Deputaților),有346名议员。参众两院的议员在四年一次的选举中产生。
总统每五年选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内阁人选再由总理任命,由议会通过。
经济
主条目:罗马尼亚经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罗马尼亚是欧洲第二大的食品生产商。在1937年透过高达720万吨的石油产量,其经济成长全欧第二,世界第七。[15]罗马尼亚探明天然气储量为7260亿立方米(25.94万亿立方英尺),在已知探明天然气储量的国家中排名第30位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成为东方集团的一员,并实行社会主义式的计划经济。身为东方集团的一员,罗马尼亚限制私有经济的发展,在工业上不允许私人企业存在,商业和服务业均为国家或集体所有制。罗马尼亚革命之后,采取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实施改革,任何个人,包括国营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员工、农民及退休者,均可申请经营各种工商业和服务业活动。
2007年1月罗马尼亚进入欧盟并促使其国际贸易自由化,其中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加入也使欧盟船只得以通过黑海。
军事
主条目:罗马尼亚武装部队
T-55改装的TR-85主战坦克
罗马尼亚陆军国庆阅兵的鹰式导弹
1994年10月25日罗马尼亚军队建军,是目前罗马尼亚的主要武装力量。最高国防委员会是罗马尼亚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罗马尼亚国防部是罗马尼亚军队的领导机构。1994年3月起国防部长改由文职人员担任,现任国防部长为米尔恰·杜沙。2003年10月,罗马尼亚修改宪法,取消义务兵役制。罗军不断推进军队职业化进程,计划逐步实行军旅制。2010年罗马尼亚国防部预算共有18亿欧元军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罗马尼亚目前现役军人数为9万人。
外交
主条目:罗马尼亚建交列表
截至2020年,罗马尼亚已同19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罗马尼亚相当重视发展同美国、欧盟和北约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与邻近国家及亚太国家的关系,
罗马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并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行政区划
罗马尼亚41县。绿色部分:特兰西瓦尼亚。蓝色部分:瓦拉几亚。红色部分:摩尔达维亚。
主条目:罗马尼亚行政区划
罗马尼亚分为41个县(罗:Județul)以及布加勒斯特直辖市:
阿尔巴县(Alba)
阿拉德县(Arad)
阿尔杰什县(Argeș)
巴克乌县(Bacău)
比霍尔县(Bihor)
比斯特里察-讷瑟乌德县(Bistrița-Năsăud)
博托沙尼县(Botoșani)
布拉索夫县(Brașov)
布泽乌县(Buzău)
布勒伊拉县(Brăila)
卡拉什-塞维林县(Caraș-Severin)
克勒拉希县(Călărași)
克鲁日县(Cluj)
康斯坦察县(Constanța)
科瓦斯纳县(Covasna)
登博维察县(Dambovița)
多尔日县(Dolj)
加拉茨县(Galați)
久尔久县(Giurgiu)
戈尔日县(Gorj)
哈尔吉塔县(Harghita)
胡内多阿拉县(Hunedoara)
雅洛米察县(Ialomița)
雅西县(Iași)
伊尔福夫县(Ilfov)
马拉穆列什县(Maramureș)
梅赫丁茨县(Mehedinți)
穆列什县(Mureș)
尼亚姆茨县(Neamț)
奥尔特县(Olt)
普拉霍瓦县(Prahova)
萨图马雷县(Satu Mare)
瑟拉日县(Sălaj)
锡比乌县(Sibiu)
苏恰瓦县(Suceava)
特列奥尔曼县(Teleorman)
蒂米什县(Timiș)
图尔恰县(Tulcea)
瓦斯卢伊县(Vaslui)
沃尔恰县(Vâlcea)
弗朗恰县(Vrancea)
地理
罗马尼亚地图
罗马尼亚地形图,图中贯通该国的山脉为喀尔巴仟山
主条目:罗马尼亚地理
罗马尼亚土地面积238,391平方公里,是东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在欧洲排名第十二[17]。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之间主要是以多瑙河为界。而与摩尔多瓦之间则是以多瑙河的另一条支流普鲁特河为界。多瑙河与普鲁特河在罗马尼亚汇合后,在罗马尼亚境内注入黑海,而入海口处所形成的多瑙河三角洲是欧洲最大的三角州,并因为其丰富的生态变化,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内,并在此建立多瑙生态圈保护区(Danube Biosphere Reserve)。
地形
喀尔巴阡山脉以半环行盘踞中部,山脉以西为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以东为摩尔多瓦高原,以南为多瑙河平原和多布罗加丘陵。
气候
过渡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0-23℃,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东南部较干燥。
人口
主条目:罗马尼亚人口
根据2002年时的普查,罗马尼亚拥有21,680,974的人口。在该国人口中,主要组成的罗马尼亚人占了全国人口的89.5%,而境内最大的少数族裔则分别为匈牙利人(6.6%)与罗姆人(2.5%)。
都市
查论编罗马尼亚最大城市排名
2011年人口普查[18]
排名 城市名称 县份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称 县份 人口
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
克卢日-纳波卡
克卢日-纳波卡
1 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 1,677,985 11 布勒伊拉 布勒伊拉 168,389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瓦拉
雅西
雅西
2 克卢日-纳波卡 克鲁日 309,136 12 皮特什蒂 阿尔杰什 148,264
3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 303,708 13 阿拉德 阿拉德 147,992
4 雅西 雅西 263,410 14 锡比乌 锡比乌 137,026
5 康斯坦察 康斯坦察 254,693 15 巴克乌 巴克乌 133,460
6 克拉约瓦 多尔日 243,765 16 特尔古穆列什 穆列什 127,849
7 加拉茨 加拉茨 231,204 17 巴亚马雷 马拉穆列什 114,925
8 布拉索夫 布拉索夫 227,961 18 布泽乌 布泽乌 108,384
9 普洛耶什蒂 普拉霍瓦 197,542 19 博托沙尼 博托沙尼 100,899
10 奥拉迪亚 比霍尔 183,123 20 萨图马雷 萨图马雷 94,948
文化
Radnót古堡
主条目:罗马尼亚文化
语言
罗马尼亚的官方语言是罗马尼亚语,渊源自拉丁语,语言结构与附近东欧国家所使用的斯拉夫语族语言十分不同。罗马尼亚文是一种与西语、葡语、法语与意大利语较为接近的罗曼语族语言。在罗马尼亚使用罗马尼亚文作为母语的人口占了91%,其次则分别是匈牙利语与罗姆语。二战以前,德语是罗马尼亚境内的最大少数民族德意志人的母语,因此也曾是罗马尼亚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至今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仍有较大影响。法语则一直是罗马尼亚境内最多人会使用的外语,该国也是法语圈国际组织(la francophonie)的成员国,但近年来其比例已被英语后来居上,后者是大部分罗马尼亚年轻族群第一优先学习与使用的外语。根据Eurobarometer report(2006)的报告,罗马尼亚有29%的人口、即620万人口使用英语。
宗教
罗马尼亚是世俗国家,没有国教。多数人信奉罗马尼亚东正教,少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和新教。罗马尼亚有一部分鞑靼人,是诺盖人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因那海的封地在多瑙河下游)。
体育
罗马尼亚的女子组体操曾经相当优秀,具备坚强的实力,拥有出众的竞技水准,与美、俄并驾齐驱,是目前全世界获得过最多世界冠军的国家,有23个奥运会冠军、47个世界冠军,总共70个世界冠军。